
光阴荏苒,流走的是岁月,积淀的是故事,作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的教师吴蕾来说,积淀得更多的是“美”。
这二十多年里,作为专任音乐舞蹈教师的她,不论是在舞台还是在教室,都以美为准则,并以身为范,教育并引导学生学好专业技术,在表演中追求美,在生活中发现美,在心灵美化的同时不忘用自己的思想和双手去创造美。
作为艺术系和学院艺术团的骨干教师,她坚持17年担任学院艺术节的总导演,总策划及编导工作;策划导演晚会节目五十余场,其中包括“艺术节颁奖晚会”“艺术节开幕式”“中美学生联欢晚会”“学生毕业汇报演出”“庆祝建党文艺晚会”等大型文艺晚会;2009年,学院五十周年校庆晚会她担任导演及节目编导,其中原创的晚会开篇舞蹈《祖国与重装》为校庆增添了一笔浓墨的色彩,获得学院内外的一致好评,在晚会的尾声,她带领学生声情并茂的为学院演唱了一首《在灿烂阳光下》,掌声雷动,在学院领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晚会获得巨大成功。
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但对美的追求都是一致的,多年来,在学院党委,艺术系和院团委的支持下,她和同事们一起积极努力的推行“民族文化进校园”“民族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创新”等各项活动,2015年,和院团委一起策划导演组织并主持了“彝族音乐专场”2016年策划并导演了包括藏族、彝族、蒙古族、羌族在内的“民族文化音乐专场”晚会,其中“彝族音乐专场”作为新颖的访谈类方式的表演,不仅让学院少数民族学生获得共鸣倍感温暖,也让全院师生学习到更多民族文化知识,深一步加强了不同民族学生的友爱精神,意义深远。从2010年开始,她在学院党委,系领导和院团委的支持下,和同事们深入白马藏区,西昌、盐源、泸沽湖等少数民族地区,寻找艺术特长生源,并积极帮助协调贫困学生的入学及奖学金等工作,迄今为止已招收藏族彝族艺术特长生三十余名,其中藏族学生斑马哈姆,在校三年,两次与四川爱乐交响乐团合作演唱,多次获得学院及校外歌手比赛一等奖,现在该同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回到家乡一所小学,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在长期的合作和交流学习中,吴老师和阿坝州歌舞团以及彝族的“阿夏组合”等民族文化艺术家结下了深厚的民族友谊,在学院党委的支持下,学院特聘他们作为我们学院的客座教授,为我们学院的民族艺术教育打下了更深厚的基础。
学院领导一直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鼓励老师和同学多参与各项社会社团活动,她在学院团委书记的带领下,积极参与策划学院“三节一广场”的校园文化活动,其中和院团委前书记李莉勤老师策划创办的“周末文化广场”迄今已延续开展十三年,作为学院的传统社团活动,参与人数已达数万人,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多年来,她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项社会活动,“三下乡”“抗震救灾”“社会福利敬老院”到处都有她们的身影,同时她也积极带领同学参加各项比赛,其中,编导的舞蹈《牛背摇篮》《黄河母亲》分别获得2003年和2007年“德阳市大中专舞蹈大赛”第一名;2010年编排的女声小合唱《玛依拉变奏曲》获德阳市总工会歌咏比赛一等奖;2012年编排的歌伴舞《一杯美酒》获四川省经信委春节晚会一等奖;2013年舞蹈《黄河母亲》再次获四川省关工委建党文艺晚会一等奖;2017年大合唱《小雨中的回忆》表演唱《天籁之爱》双双获得四川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她不仅是教师,更是一名表演者,长期坚持在舞台,亲力亲为为学生示范,并且一直不断的追求进步。在校外,她长期担任德阳市文化馆百灵合唱团的独唱演员,德阳市音协副秘书长等职务,在校十七年来,她不断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并完成了了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研究生的进修学习,期间,她参与德阳市春晚,德阳市政府,德阳市委宣传部,德阳市电视台,德阳市音协,德阳市文化馆以及受各单位邀请演出的晚会七十余场,其中独唱《春天的芭蕾》镜头作为德阳市宣传片在四川电视台播放。
从教27年,从小学,中学,师范到大学,从校内到校外,吴老师最爱的还是学生,在课堂上,她不仅传授专业知识,也教同学们做人的道理,教会她们在感受爱的同时也学会向身边传递每一份美好。学生们很喜欢她,都亲切的叫她“蕾姐”。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毕业在工作岗位上,还是会经常寻求她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对她说“我们以你为骄傲,希望有一天你会为我们而自豪”为此,她对学生总是充满了信任和希望,她相信她的每一个学生会做得更好。2016—2017学年度担任的导师班级被学院评为“优秀班集体”。
在27年的教学生涯中,吴老师深深的感受到文化素质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性,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她一直努力走在文化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她坚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和美为伴,与美同行,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
秋天来了,川北平原天高云淡,清风吹过四川工院的校园,桂花飘香,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吴蕾老师也将继续收获着她和学生一同创造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