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教师节·致敬榜样|材料成型教学团队: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发布时间:2025-09-05 浏览次数: 设置


【编者按】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可敬的“大先生”:他们在学校“三有三会”党建品牌引领下,做“有技能、有情怀、有文化”的示范、引导学生“会做事、会做人、会生活”,着力培养吃得苦、沉得下、上得手、走得远,具有忠诚度、责任感、中国心、中国情,具有基本生存技能、生活技能和健康生活品位的新时代卓越工匠。

即日起,我们将围绕教师节主题,推出“教师节·致敬榜样”系列报道,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分期、深入、立体化地聚焦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优秀个人与团队,挖掘他们平凡岗位上的不凡事迹,展现其教学科研、育人服务中的动人风采,讲好工大“大先生”的育人故事,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

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些身边的榜样,感受教育家精神的磅礴力量,向所有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教师节·致敬榜样|材料成型教学团队: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材料成型教学团队获评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级最美教师团队;团队带头人王泽忠为“万人计划”天府名师、省教学名师、省首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代表成员章友谊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杰出校友、全国青联副主席叶林伟获全国劳动模范、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高凤林为大国工匠和特级技师,武友德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

一、锚定产业需求,组建多域协同教师团队

团队始终与国家重大装备制造战略同频共振。领衔人二级教授王泽忠为“万人计划”天府名师、省教学名师、省首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国家示范重点专业、国双高专业群、省模锻与检测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任航空行指委精密成型专委会秘书长,担任川渝冀经信、科技领域评审专家。团队聚焦大国重器关键零部件热加工成型领域,形成“名师引领、思政教师赋能、铸锻焊专业为核心、模具设计为支撑、热处理和质检为辅助”的结构化团队,团队成员共39人,其中高级职称82%,具有硕博学历85%,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28%。成员学历层次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

二、创新培养机制,梯队建设育工匠之师

团队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建立老中青“传帮带”机制,创新“在重大项目中历练教师、在产教融合中培养双师、在服务大国重器中成就师资”的培养模式,以学校“九鼎人才”培育计划为抓手,设教学名家、技术专家、大国工匠三个类别,每个类别设塔基、塔腰、塔尖三个层级,实施分类分层培养。团队始终紧跟产业技术变革和智改数转的产业融合迭代,支撑重大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三、赓续“三线精神”,彰显责任担当

德阳作为国家重装基地,被赋予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历史使命,学校与德阳重装企业同根同源同发展,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初心使命。2006年为配套大飞机制造,国家立项研制世界最大的8万吨模锻压机。为破解“世界之最,谁来操作”难题,人才培养同步跟进,学校与中国二重联合培养锻压紧缺人才,团队由此组建。近20年,团队以“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支撑”为理念,围绕大国重器关键零部件热加工成型技术,成建制培养产业短缺、急需的铸锻焊高技能人才,培养出以全国劳动模范、8万吨模锻压机主操手叶林伟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3000余名,续写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传奇。

四、深具奉献精神,以德立身施教

“5·12”汶川大地震后,东方汽轮机公司技能人才遭受重大损失,团队快速反应,遴选毕业生组建“东汽班”,奋战104天,培养142名EN国际焊工,助力企业快速恢复生产。通过把师德践行在教学实践中、科研服务里,团队获评省级最美教师团队,武友德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高凤林获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章友谊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4位教师分获省“四有”好老师、最美教师和教学名师。

五、双元主体育人,培养“四得”人才

团队紧跟装备制造业前沿,与中国二重、北京航材院共建省级航空模锻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实施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要求、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的“三个对接”;突出实战能力培养,推行教师进平台、学生进项目、教学进现场的“三个进入”;创设重装文化育人环境,培养“吃得苦、沉得下、上得手、走得远”的“四得”人才。团队始终坚持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指导学生获世赛等国家一等奖14项,30余名毕业生获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和省技术能手。

2025年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团队成员、杰出校友、中国二重德阳万航模锻公司班组长叶林伟作为代表宣读倡议书,展现了新时代技能人才的卓越风采。

六、深化“三教”改革,生成全国范式

团队紧跟产业数字化转型,迭代教学内容,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3项、专业教学标准4个;建成国家教学资源库3个、国家在线精品课程4门;获评国规教材5部、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获国家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育人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校企联合培养模锻紧缺人才案例先后入选国家“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和“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七、服务国家战略,冲击“极限制造”

聚焦大国重器零部件制造的铸造、锻压、焊接等关键环节,依托航空模锻工程研究中心,选派10名成员进入万航模锻公司军机室、发动机室等,开展C919起落架、承力件等模锻工艺技术开发和数值模拟仿真承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科技计划项目“7050超硬铝合金模锻件固溶时效处理工艺研究”、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国产TC18钛合金大尺寸航空部件的全流程可控模锻关键技术及应用”等35项,攻克“大型复杂结构锻件模锻整体成型技术”等关键技术22项,开发出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级水轮机转轮用的不锈钢上冠等铸件生产工艺和重型燃气轮机G50燃烧室外壳、“华龙一号”主泵泵壳等关键零部件焊接工艺。近5年为企业优化工艺和开发新产品15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学校成为全国唯一参与C919大飞机研制的职业院校。

八、建设武侯工坊,服务“一带一路”

与泰国北部职教联盟学校共建“武侯工坊·焊接”培训中心。定期为老挝培训检测及焊接技术人员,帮助老挝转化、制订质量检测标准6个。建成国际化焊接、检测等人培方案、课程标准4个、教材3种,课程4门,持续服务“一带一路”。

九、深耕实践育人,开展多样化社会服务

团队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和暑期“三下乡”活动,指导学生义务维修农机设备,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科普活动。联合中国二重等共建23个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入企生产实习。选派2人驻若尔盖求吉乡帮扶,通过焊接培训等带动20余家庭增收;章友谊挂职绵竹管委会开展产业指导;孙凯赴玻利维亚碳酸锂厂开展培训和检测技术服务。团队年承担超500人次行业培训,获评全国机械行业先进制造工匠培育基地。通过三创课程、学业导师及产业导师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高质量就业。

十、示范引领,促进产教共同发展

团队将高强锻造模具钢等自有知识产权转化应用于大飞机钛合金框等产品制造,近5年为企业新增产值8400余万元。为中航工业成飞公司等重装企业的X战机的涡轮盘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提供检验检测服务与保障,年均出具CNAS检测报告4800余份。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峰担任机械行指委材料专委会主任,王泽忠担任航空行指委精密成型专委会秘书长,主持完成现代锻压技术等4个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研制,组织开展全国机械教指委材料专委会、航空专指委年会及世界铸造大会等行业学术活动,有力推动产业、行业与教育深度融合。(文/图 材料工程学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