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教师节·致敬榜样|施芸: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发布时间:2025-09-05 浏览次数: 设置

【编者按】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可敬的“大先生”:他们在学校“三有三会”党建品牌引领下,做“有技能、有情怀、有文化”的示范、引导学生“会做事、会做人、会生活”,着力培养吃得苦、沉得下、上得手、走得远,具有忠诚度、责任感、中国心、中国情,具有基本生存技能、生活技能和健康生活品位的新时代卓越工匠。

即日起,我们将围绕教师节主题,推出“教师节·致敬榜样”系列报道,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分期、深入、立体化地聚焦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优秀个人与团队,挖掘他们平凡岗位上的不凡事迹,展现其教学科研、育人服务中的动人风采,讲好工大“大先生”的育人故事,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

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些身边的榜样,感受教育家精神的磅礴力量,向所有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教师节·致敬榜样|施芸: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施芸,电气工程学院教师,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从教多年来,施芸同志始终坚守教学科研一线,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秉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积极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在教学、科研、竞赛指导及团队建设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绩。主持建设《单片机应用技术》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参与4项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所参与成果“大型铸件毛坯的智能化打磨装备研发及应用”获行业科技奖,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 15 项;指导学生获蓝桥杯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等成绩;参加“互联网 +”双创比赛,获国赛铜奖1项,及多项省级金、银、铜奖;作为团队负责人,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四川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等荣誉;曾获“德阳市优秀共产党员”“永好教师育人奖”“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 坚定理想信念,恪守育人初心

作为一名党员,施芸同志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工作的根本准则与出发点,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深刻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她积极协助推进党建工作,认真落实学生党员发展与教育任务,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追求精准传递给青年一代。作为一名教师,她严守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工作中,她始终顾全大局,主动团结同事,坚决服从安排,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投身教育事业;教学中,她将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融入每一个细节,用耐心与责任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悉心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 深耕教学改革,勇攀质量高峰

在20余年的教学工作中,施芸同志始终聚焦电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以 “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实效的课堂”为目标,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团队培育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落地见效。

(一)课程建设:从“精品”到“优质”,搭建专业教学体系

施芸同志长期承担《电工电子技术C》《单片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深知“好课程是育人的基础”。针对电类专业实践属性突出的特点,她积极牵头推进课程建设:2012年,主持完成《单片机应用技术》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2017年,将该课程升级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3年,进一步将其升级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最终形成 “线下实践 + 线上拓展”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破解实践教学 “设备不足、场景不真”的难题,她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出2类4代单片机实验实训平台。该平台不仅能满足《单片机应用技术》等5门课程的实验教学需求,还为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提供了关键硬件支撑,累计服务学生达3000余人次,有效助力学生实操能力提升。凭借扎实的教学工作,她历年教学质量考核均为A等,且无任何教学事故与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二)教学竞赛:以赛促教,展现职教教师风采

施芸同志始终秉持“教师强则课堂强”的教育理念,将教学竞赛视为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练兵场”,主动参与各类赛事打磨教学技能。2014年,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创新的教学设计思路及对高职教学规律的深刻把握,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高职组)中斩获二等奖,展现了过硬的个人教学素养;2020年至2021年,她先后两次带领教学团队参加四川省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凭借精准的赛事研判、系统的备赛方案及高效的团队协作,连续两年斩获省级一等奖,以赛事成果推动教学能力迭代升级,彰显了高职教师的专业风采。

(三)团队培育:传帮带扶,带动青年教师成长

面对新入职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课堂把控能力弱、实践指导水平有限”的普遍问题,施芸同志主动承担青年教师培养重任,构建了“全流程指导+团队化成长”的培育模式。在个体指导层面,从教案撰写的逻辑框架、课堂互动的设计技巧,到实践项目的指导方法,手把手开展一对一帮扶,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岗位,完成从“新手” 到“熟手”的角色转变;在团队建设层面,她牵头组建青年教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围绕课程改革难点、竞赛备赛重点,定期开展专题研讨,从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实训项目的开发落地到赛事技巧的实战演练,全程深度参与指导。在传帮带扶过程中,团队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升,3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教师”,形成了“以老带新、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良好教研氛围,有效带动了教研室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打造一支兼具教学能力与战斗力的青年教师队伍。

三、 推动产教融合,服务产业需求

施芸同志始终践行“科研为教学赋能、服务为产业助力”的理念,在嵌入式系统开发、工业机器人技术等领域持续研究,努力实现 “科研-教学-服务” 的良性循环,为区域装备制造业升级与人才培养提供双重支撑。

(一)科研攻关:破解行业难题,斩获多项成果

2019年,她轮岗至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四川省工程实验研究中心后,积极投身科研工作,累计参与4项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3项德阳市重点科技计划研发项目,主持2项横向项目与3项院级科研课题,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智能化装备研发”领域取得一定进步。所在团队研发的“大型铸件毛坯的智能化打磨装备”成果凭借技术创新性与产业实用性,获2022年四川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目前累计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4项。

(二)技术服务:立足专业优势,服务社会与国际交流

施芸同志充分发挥技术专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能力,在社会培训、国际交流、成果转化三大领域主动作为,实现专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深度融合。同时针对行业人才需求与科研单位技术升级需求,先后为新疆师资培训班、绵阳中国物理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等单位,定制工业机器人技术专项培训课程,累计培训学员超200人次,有效填补相关领域技术人才缺口。2019年4月深度参与“中泰文化交流项目”,不仅承担工业机器人技术核心课程的双语授课任务,还参与编写双语培训教材,为学院国际化教学体系建设提供关键支撑,推动中国先进制造技术对外交流。同时多次参与学院科研成果展示与技术对接活动,搭建“高校企业”合作桥梁,促进多项科研成果向企业实际生产转化,直接助力区域装备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升级。

倾心学生培养,滋养时代新人

施芸同志始终将学生成长放在心上,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竞赛指导,都以良师益友的角色陪伴学生走好每一步。

(一)班级导师:用关爱筑牢成长基石

自任现职以来,施芸同志先后担任2012级电子自动化、2015级生产过程自动化、2018 级与2021级电气自动化的班级导师。在班级管理中,她始终秉持“尊重每一个、关爱每一个”的育人理念,充分利用课后交流、主题班会、线上沟通等各类机会,从学生的生活关怀、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塑造到就业观念引导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精细化的悉心指导,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竞赛指导:用专业助力学生圆梦

“竞赛是提升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关键平台”,施芸同志始终主动承担竞赛指导任务,长期深耕该领域,并构建起 “赛前系统培训—赛中全程陪伴—赛后全面复盘”的闭环指导体系。她曾指导学生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斩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四川赛区一等奖;还多次带领学生冲击四川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夺得银奖、铜奖多项。在她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竞赛实战锤炼,专业能力、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实现质的飞跃。其中,多名学生凭借优异的竞赛表现与扎实的综合素养,成功入职中核404、29所、东方风电等知名企业。这一成果,真正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育、以赛促就业的良性循环。

从教多年来,施芸同志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初心,以精益求精为职业追求,在教学、科研与育人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她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打造优质课堂,用温暖的关爱陪伴学生成长,不仅积极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更努力扛起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与责任担当。文/图 电气工程学院


返回原图
/